close

這則新聞是來自2/12中國時報的專題報導,對於跨年才在斯馬庫斯搖滾的我而言,真的是一則憂心的現象。事實上,在部落巡禮時,導覽員(也是部落的原住民)也對觀光客(像我這類的山客)談到他們是如何排除萬難完成義務教育在斯馬庫斯可以遙望到對山的新光部落。一則有趣的教師山上教書的麥香奶茶廣告就是在新光部落完成。看起來以為近在咫尺,但是剛從對山走過山路的我們而言,最清楚路況險惡,很難想像一個七歲的孩子如何一圓讀書夢,導覽員說,他們還小的時候路還沒開通,為了唸書他們是這樣走路到學校 

 

司馬庫斯 V 新光部落  

 

    山谷

 (V為小朋友上學的路徑,從這山下到山谷在從山谷辛苦的爬上新光部落)  

 

因為實地見過山谷,所以我很能體會記者字裡行間透露的求學辛酸,請政府多為偏遠地區的孩子多著想,廢校─萬萬不可!

在此感謝中時記者高有智先生,您的報導讓我們看見台灣另一個角落,也高層體系重視弱勢團體,一個小小的行政政策都會左右搖擺老百姓的生活。有福的人也要學會惜福! 

以下報導來自中國時報 
2/12 /2006   A2 



別讓孩子再流浪 司馬庫斯吶喊 校留部落 

【高有智/專題報導】

  明天是全國小學開學日,又是一個新學期,新竹縣深山的司馬庫斯部落,對「開學」這件事格外珍惜。當地泰雅族人時時擔心遭到廢校,無法迎接下一個新學期。部落頭目以介語帶無奈地說:「我們要保住學校,我們不要再讓小孩流浪。」
  司馬庫斯部落位在一千五百公尺的新竹縣後山地區,當地山路崎嶇,地勢陡峭,不僅生活困苦,求學更是不便。司馬庫斯原本沒有小學,當地小朋友從小必須跋山涉水,到對山的新光國小唸書。新光部落和司馬庫斯部落看似近在咫尺,目視能及,其中卻是相隔著塔克金溪山谷。
  跋山涉水走五小時去上學
  這趟求學路少說近八公里,一口氣要走個四、五小時,連大人都吃不消,卻是當地學童的成長必經之路。由於山路險峻,曾有學童在上學途中發生意外,不小心就跌入溪谷,溺斃身亡,迄今仍是部落深深的遺憾。
  部落居民阿命回憶童年念書的環境,他說,早年道路還沒通,每逢周一清晨,司馬庫斯學童的高年級生就會領著低年級小朋友,沿著V字型的古道步行上學。由於路太陡,小朋友都得先下到塔克金溪,再爬上對面山頂的新光。「我們根本不用體育課,步行上學運動量就夠充足了!」
  不但如此,司馬庫斯部落的小孩,從小就住校,尤其冬天山區很冷,總是想家想到夜夜掉淚,「我們看得到家卻都回不了家。」阿命說:「等到我有孩子,每次看到小孩走在山路上,我還是會忍不住跟著孩子落淚。」
  周一晚餐前到校不算遲到
  三十多歲的優勞也說,司馬庫斯小朋友在新光國小是出名的,校長都會特別通融,一年級的小朋友只要在周一的晚餐之前抵達學校就不算遲到;一到周六,低年級生吃過早餐後就可以先回家,但高年級生還是得上完課才能走,「我們童年回憶幾乎都是在走路。」
  儘管後來司馬庫斯對外的道路開通了,司馬庫斯到新光的車程還是要一個多小時。家長開始協調輪流開車接送返家,但沿途道路兩旁不是峭壁,就是瀕臨深谷,一有大雨過後,家長總是提心弔膽,害怕學童就學期間發生意外。
  居民描述,曾有一次滿載學童的車子竟煞車失靈,車子在山路間打滑。負責開車的家長都嚇壞了,還好最後沒有跌入山谷,否則司馬庫斯損失的,將是斷送一整個世代。
  自幼住校遠離親情的辛酸
  對司馬庫斯的家長而言,難以面對的不只是孩子求學苦行的艱苦,他們更擔心,學童從小就住校,為讀書割離親情,連生活都不會打理,成為漂流「小留學生」。
  六十年次的巴杜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他也是部落頭目以介的大兒子。頭目以介是第一屆新光小學的學生,當時還是在日據時期,新光小學只是一所分校。從以介到巴杜,父子兩代都嚐盡長途跋涉唸書的痛苦。巴杜為讓孩子有更好的讀書環境,巴杜曾把及齡就學的大女兒寄放到新竹湖口的親戚家中,心想至少還有親戚可以就近照顧。
  沒想到,女兒硬是熬上了高中,老師卻反映女兒在校叛逆不聽話,巴杜忍不住多說了幾句,女兒壓抑不住長期隱忍的情緒,當眾大罵父親巴杜:「你怎能從小就拋棄我,狠心把我送到外地去讀書,完全不管我?」
  把一星期換洗衣物全穿上
  巴杜一聽當場楞住了,難掩挫折情緒直說:「我怎會拋棄你?我還不都是為要讓你好好讀書。」巴杜花了一大段時間解釋,才撫平女兒情緒。巴杜後來索性把小兒子洪努留在部落受教育。好不容易狠下心把洪努留在新光國小,洪努一邊哭著,一邊被老師半哄半逼地帶回教室,他和老婆兩人也是哭著離開學校。巴杜曾為洪努準備了一星期的換洗衣物,沒想到,洪努竟然一口氣都穿在身上,硬是穿了五件上衣和五件內褲,哪一件髒了就脫掉。還有一次,洪努住在校舍時,半夜不小心大便在床上,年紀實在太小,也不會換洗衣物,儘管學校有舍監,根本就無法關心每個孩子,洪努就這樣足足臭一個星期,「每個從校舍回來的孩子幾乎都是髒髒臭臭的,看了我們好心疼!」
  司馬庫斯學童從小就離家住校,要不然就是找親戚寄住求學。頭目以介感嘆地說,小孩即使變壞了,家長根本都不知道,「等到上了國中,我們想管也管不住了,只能把他們交給上帝。」
  三年前當地第一次有小學
  三年前,司馬庫斯的泰雅族人為當地學童爭取設置小學,一度揚言罷課,拒絕到新光國小上課,並發起部落自學行動。在民代多方協調下,新竹縣政府允諾在當地設置實驗分班。這是司馬庫斯第一次有小學,一所政府與部落共同合作打造的小學。
  因為經費有限,先以實驗分班方式,以一至三年級的低年級學童為主。部落裡,二十多個男丁一聲令下集體出發砍竹、整地、蓋屋,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陸續蓋了兩座全國僅有的司馬庫斯竹屋學舍,也建造起當地的希望。部落還派出六位耆老與族人,負責在實驗分班課程教授母語、傳統編織和歌舞等文化課程,豐富內容,也幫助學童找回泰雅族人的自我認同。
  司馬庫斯實驗分班從簡陋中一路走來,原本只是低年級學生受教育,艾利風災後連高年級也留在部落唸書。
  實驗分班現有十五個學生
  目前實驗分班裡就有十五個學生,分散在一、二、四、六年級,總共有兩個代課老師和一個替代役男負責上課。學童留下來了,不必再流浪求學,「保校」也成為司馬庫斯居民共同的語言。
  負責部落教育文化工作的阿命說,他們想讓下一代根留部落,「可以陪著孩子成長的感覺,享受真正扮演爸爸的角色,真好!」
  不求好校舍只盼安心學習
  「從未擁有過會格外珍惜。」巴杜也說,自從孩子回到部落,即使再忙,晚上都會抽空陪孩子做功課。
  以介說,當地小孩就算不會讀書,但只要留在父母身邊,至少不會在外當流氓。
  為增加司馬庫斯同儕學習的刺激,司馬庫斯學童每周五都會回母校上課,新光國小安排「司庫周」和「新光周」,讓兩邊小朋友保持互動,擴展人際關係。
  「司馬庫斯不一定要有好的校舍,但要能讓學生安心學習的環境。」留住一所學校是部落共同的心願。


為台灣教育開闢一扇新窗
【高有智/特稿】
  司馬庫斯部落歷經長年爭取,好不容易留住一所實驗分班。然而,不確定的實驗計畫卻讓部落老是擔心受怕,尤其面對全台各地檢討併校與廢校的風潮,「實驗」兩字更見沈重。
  台灣近年來面對少子化的情況,再加上偏遠地區的人口外移嚴重,小型學校的整併問題確實不得不去面對。從九十年度到九十三年度,短短四年內,全台小校整併完成九十一座,有的縮小規模改為分校、分班,甚至直接裁併。
  然而,面對整併小型學校問題,最主要考量還是以學生為主體,除了評估學生人數、校舍屋齡、鄰近學校便利性與交通等因素外,其實當地社區參與教育意願與能力也是重要評估一環。
  司馬庫斯的故事是特殊的,求學路苦早就應該為當地設立一間學校,更令人動容的是,當地家長為教育付出的苦心與熱心。
  司馬庫斯的情形,確實是教育資源豐富的都會區難以想像的,尤其原住民家庭,更需要部落生活作為文化搖籃。為司馬庫斯留下一所小學,不只是留下部落希望,也是為台灣教育開闢一扇新窗。
 

 

偏遠、迷你小學裁併 因地制宜 竹縣府:不同意司馬庫斯廢校 
【本報記者/連線報導】
  國民小學過於迷你,已成為各縣市政府龐大的財政負擔。各縣市的作法不一,如屏東縣已經完成裁併,雲林、台南縣在今年均將進行必要的減併。
  至於擔憂學生人數少而遭廢校的新竹縣新光國小司馬庫斯分班,新竹縣政府坦言,一年多前曾有學者建議廢除,但縣政府沒有同意。事實上,在部落用心經營下,部落一百廿多人,已有七名孩子念大學,一名在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就讀,另有一名在神學院就讀,部落長老馬賽的孩子也考上新竹高中。這些成果讓族人寬慰。
  教育部主任秘書吳財順表示,規模太小的學校不利學生學習,但處理方式不一,多數做法是「併校」,但須經個案討論後才能確定。
  吳財順表示,國民教育是義務教育,政府不可能將一所小學廢了後,讓當地小朋友沒學校可讀。地方政府須綜合學生數、交通、社區結構等因素後才能決定。
  根據教部統計,目前全國一百人以下的小學五三五所,合計三三二三班、三萬四千八百零七人,每班平均十.五人。全國已有九十一所學校完成裁併。
  雲林縣長蘇治芬上任不久即決定,凡學生數一百人以下的偏遠或迷你小學,都將裁併或改制為分校。但草嶺國小等少數山區偏遠學校因為地理環境特殊不予裁併。縣府並擬定配套措施,例如提供專車免費運載三年。
  南縣小型學校裁併校計畫,決定學生數六十人以下改為分校,四十人以下廢校。受此影響學校初估有十八所,縣府擬補助以交通車至較偏遠村里接送學童上下學。
  嘉義縣偏遠地區學校因學生人數持續減少,這些年來縣府幾乎每年都辦理廢校。
  南投縣山區學校多,迷你學校為縣內特色。縣府認為應重視孩子受教權及家長選擇權,不可貿然併校。
  迷你小學多,也是澎湖縣特色,地方認為,學校的存在,象徵著村里還有個「地方中心」,不能輕易廢校。

上帝的部落  斯馬庫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zeyinfaith 的頭像
    tzeyinfaith

    點一盞燈

    tzeyinfai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