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造訪大英博物館,還是留著清湯掛麵的時代,分得清倫敦和曼徹斯特的方位,甚至還可以背出利物浦的產出特色,與現今的學子相比,真不知該稱得上是舊式教育的加持或是荼毒。

  我都還記得當時的導遊是如何介紹大英博物館的珍藏動機,對於剛考完高中聯考的我而言,這樣動機背景的確記憶猶新,身為擁有航海大權的日不落國,戰利品的價值遠超過一位收藏者對物品的賞味,而外雙溪的故宮,不也是彼岸胸口的痛?但或許更該慶幸當年國民政府的睿智,萬件文物逃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摧殘也是功德一件。
  母親說:為什麼妳要拍這些東西?大英博物館裡的快門即景,盡是一棺又一棺被玻璃保護下的木乃伊,原來自己嗜腥的一面不是從周潤發開始的。團體旅遊的匆匆瀏覽後,當然又得藉由快門幫助回憶,而今,大英博物館帶著她們的驕傲橫越了一個半球來到外雙溪,帶著純粹的美感賞味,或許可以忽略奪取的瞬間帶來的殘暴。

 
上回造訪還無緣見到這個設計,留待下回吧!



周大哥曾以大英博物館為背景來為小福設計文宣

【展覽說明】

          當人類俯視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總會對祖先創造的偉大文化藝術抱持著緬憶與追思。透過對世界文化遺產的緬懷、追溯、好奇與探索,我們體會到文明創造者思智的纖細與豪邁,文化交流融會的啟發與創意。穿梭於歷史迴廊,追溯文明軌跡,欣賞人類遺產的光澤,透過不同時代與地域的文物了解古往今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相,是本院籌辦這次展覽的目的。

          大英博物館的收藏舉世聞名,目前館藏已突破 700 萬件,幾乎網羅世界各地重要文化遺產。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經過將近兩年的努力,首次與大英博物館攜手合作,舉辦「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 250 年收藏展」,使國人無須遠渡重洋,便能欣賞來自世界各處的文化寶藏。

展覽共分十三單元,包括:   

                                                                    

          選展作品共二百七十一件,時間上從舊石器時期迄於二十世紀,地區遍及歐洲、亞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等五大洲,展品囊括雕塑、繪畫、珠寶、玻璃、金器、銀器、銅器、石器、木器和陶瓷器等所有藝術作品與歷史文物。這樣的一個多元文化展覽,不僅提供國人視覺上的饗宴,也認識到世界文明演變中各種不同的面向,以及人類在藝術文化上積累的輝煌成果。

    立足臺北故宮,仔細觀賞這批來自大英博物館的世界文明瑰寶,是本院為歷史教科書之外開啟的一扇門,希望透過這扇門啟發國人對人類文明的新體認。

【藝文新聞】 
  
英國大英博物館珍藏首度來台展出,2月4日在故宮博物院登場,271件展品有不少古物曾在電影中現身。民眾走一圈展場,不僅能穿梭百萬年的人類文明史,還能親眼看到「神鬼傳奇」、「哈利波特」、「亞瑟王」等電影裡的人事物。 

電影考究 

卡諾皮克罐、亡者之書相似 
  
  
走入古埃及文明區,電影「神鬼傳奇2」的故事劇情,一幕幕迎面而來。電影導演在拍片前,彷彿認真到過大英博物館做研究,像是劇中出現的卡諾皮克罐以及聖甲蟲的模樣,都和博物館的展品造型非常類似。
    「卡諾皮克罐」是西元前1000年的古物。木乃伊製作的過程,除了被視為智慧之本、生命本體的心臟被保留下來之外,肝、肺、胃和腸必須被切除。摘取後的器官以類似製作木乃伊的方式進行處理,先用鹼浸泡進行脫水,再塗上油和樹脂,然後裹上亞麻布,各自放入4個卡諾皮克罐中。4個罐子通常被裝在石製或木製的盒中,放在木乃伊附近,罐子上的頭像,分別是各自的守護神。 
    電影「神鬼傳奇2」中,在古墓穿梭來去、令影迷覺得噁心的聖甲蟲,其實是埃及人的護心符;大展中就有一件從孟斐斯遺址挖掘出,西元前1275年的「護心聖甲蟲胸飾」。 
    這個精美的釉彩胸飾,原本放在一位名為普塔姆赫伯的女性木乃伊身上,用來保護她安全的到達來世。依據「亡者之書」記載,心臟是人類行動之源、記憶之本,當死者面對冥府進行生前審判時,護心聖甲蟲可以防止心臟一時藏不住說出不利於死者的話。 
    提起「亡者之書」,影迷應該還記得劇中演員以「亡者之書」復活了古代祭司印何闐。這本書是埃及超渡死者前往冥世的一部咒語,引領死者面對死後的世界。大英展上,可以看到兩頁挖掘自一位祭司之女墓,寫在紙莎草上的死亡之書。書裡圖文並行,其中一頁為死者接受審判的狀況描繪圖。 
  
  
不幸的木乃伊傳說不斷 
  
  
電影的主要角色「木乃伊」當然也是展覽中的必展之物。來台的「木乃伊」為一尊成年女性,只是不知道她和劇中的安蘇娜姆是否有親戚關係。另外,「不幸的木乃伊」蓋板,雖然名稱帶著黑暗的色彩,卻是一件美麗無比的棺蓋。據說19世紀有4位旅行者,自埃及帶回這件蓋板後,不是猝死就是受傷,鐵達尼號也因為它撞上冰山,不過,大英博物館自始至終都否認蓋板曾經登上鐵達尼號。但是有關它的傳說繼續被加油添醋,因為許多人相信直接或是間接打擾古埃及墓葬者將招致「詛咒」。 
    「羅塞達石碑」能夠解開埃及象形文字的奧祕,在考古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1799年拿破崙遠征埃及,在羅塞達地區一座神廟發現這塊殘餘的石碑,內容為西元前196年3月27日祭司代托勒密五世所頒布的詔書,碑文以象形文、古埃及世俗體和希臘文書寫。1822年,法國學者香波里翁經由希臘文和世俗體的對照,成功找到解讀象形文的方法。石碑於1802年進駐大英博物館之後,除了1972年的巴黎行,從未獲准離開館內,幸好有複製品到各國展出,讓其他地區民眾有一探究竟的機會。

  
 哈利波特西洋棋可愛亮相 

  
近年來以英國為背景的電影不少,改編自小說「哈利波特」的系列電影賣座一路長紅,哈迷到倫敦除了拜訪王十字車站的月台外,也流行到大英博物館看西洋棋。因為「哈利波特─神祕魔法石」電影中,哈利波特和榮恩對奕的西洋棋造型,就是根據大英的館藏打造而成。這些可愛的棋子,這次也隨大英展來台。
    國王、主教和騎士這3枚棋子,是一套93枚西洋棋戲中的3枚,其中82枚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另外11枚則藏在愛丁堡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發現於蘇格蘭外島嶼的棋子,推測在西元1150至1200年間由挪威製造。主教棋中主教舉著權杖,做出親吻杖頭的樣子。相較其他西洋棋角色,主教是比較晚才加入棋局,顯示教會勢力後來居上,崛起於當時的統治階層,地位日益重要。 

  
亞瑟王精密頭盔原型現身 

  
另一部以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亞瑟王」為主題的電影,克萊夫歐文飾演的亞瑟率領圓桌武士打敗羅馬帝國的軍隊;勇士上戰場,當然少不了一頂精密打造的頭盔,大英展上就有一頂1939年在英格蘭東部薩頓胡第一墓地發現,西元7世紀製造的盎格魯薩克遜時期的頭盔。帽盔由一整塊鐵片鍛鍊而成,面罩鼻孔處鑿了兩個洞,以便戰士呼吸,頭盔表面飾有嵌板,上面雕飾著圖案,其中一塊敘述一名武士騎馬撲撞另一名武士,仆倒的武士在馬越過他時向上刺去,像極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打鬥情景。 
    「亞瑟王」電影中曾出現一道名為哈德良的長城,西元122年,哈德良在英格蘭北面邊界修築長達117公里的哈德良長城,用來抵抗北方蠻族,鞏固羅馬帝國疆域。大展中有一尊哈德良的半身像,他留著如同希臘人的鬍鬚,展現他對希臘文化的熱愛。 
    哈德良除了是一位賢能的羅馬皇帝,同性戀的身分也讓歷史學者熱中討論他。來自土耳其北部的安提諾烏斯為他的孌童,哈德良到東方巡遊時與他相遇。透過來台展出的雕像,可以看到安提諾烏斯美少年的面龐,不過他不足20歲就去世了。據說他是在陪伴皇帝巡遊尼羅河時,不幸溺斃,但到底是不慎失足、自殺,還是他殺,史上尚無定論。哈德良完全被這個不幸擊垮,宣布安提諾烏斯為神祇,祭祀他的儀式傳至各地,展現這位帝王對於這位年輕男子真摯的同志愛。   

    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 
    展覽日期:2007年2月4日至5月27日 
    開放時間:無公休日,每日早上9時至下午5時,除夕當日開放半天,從早上9時至中午12時。 
    參觀票價:全票250元,優待票200元。110公分以下兒童、65歲以上以及身心障礙者免費入場。
    展覽洽詢:(02)88613101或www.npm.gov.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zeyinfai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